卫生部发布《慢阻肺防治知识要点》慢阻肺已成第四大致死疾病 新闻资讯

新京报讯 (记者潘波)9月13日,由卫生部主办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慢阻肺防治2012-2013)”在成都启动,发布了《慢阻肺防治知识要点》,用以扩大慢阻肺防治知识的传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前会长钟南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等专家呼吁重视慢阻肺带来的危害,尤其要从基础做起,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

早期发现非常重要

  
    王辰表示,慢阻肺是一种可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的慢性肺部疾病,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多属于此病范畴。慢阻肺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我国目前约有超过4000万慢阻肺患者,每分钟有2.5个人死于慢阻肺。
  
    “慢阻肺主要的症状是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最典型的症状是呼吸困难,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就首先要想到‘慢阻肺’的可能。尤其是吸烟者,往往会忽视这些症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姚婉贞说,由于慢阻肺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不易察觉,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能活动后呼吸困难;晚期可出现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慢阻肺早期发现非常重要。王辰表示,慢阻肺非常容易漏诊。临床上遇到很多患者,拍胸片没有问题,其实肺功能可能已经大打折扣,尤其是长期吸烟者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症状,均应怀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能。王辰指出,发现慢阻肺最准确的方法就是到医院做肺功能筛查,然而,目前我国做过肺功能检查的只占到6.5%。

多方面预防急性加重

  
    卫生部将激励计划2012-2013年的传播主题定为“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从基础开始”。
  
    研究表明,慢阻肺急性加重导致住院后的5年生存率只有50%左右。每次急性加重发作的平均住院天数是20.7天,人均住院费高达22691.4元。
  
    王辰表示,在早期发现的基础上,应通过坚持长期治疗来预防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坚持最基础的规范治疗,如重视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的基础用药地位,按时用药等,而不是仅仅在发生急性加重时接受短期的相关治疗。
  
    除了坚持长期药物治疗外,专家提醒慢阻肺患者还可以通过戒烟、接种流感疫苗、接受肺康复治疗等方式来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
  
    该计划由勃林格殷格翰(中国)支持,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作为健康知识宣传员,倡议大众关注慢阻肺危害:“慢阻肺被称为是呼吸道疾病中不动声色的隐形杀手,希望引起大家的更多关注,从基础做起,享受呼吸。”

卫生部发布《慢阻肺防治知识要点》慢阻肺已成第四大致死疾病
0 次投票, 平均 0.00. 总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