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与专家谈睡眠:白天拿得起、晚上放得...
1月前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因其在健康传播领域十年的坚持与探索,荣膺第八届健康中国论坛颁发的“十大公益榜样”。十年探索与坚持,“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已经成为中国健康传播版图上的新地标!
应运而生——慢病高发趋势的应对之策
2004年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正面临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严峻挑战。面对即将“井喷”的慢病威胁,2005年1月,经过深入调研、精心策划和周密筹备,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在调查发布两个月后在北京正式启动。
项目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协办公室联合主管,并由中国第一代公关开拓者万健华康组成的专业团队策划并贯彻执行,构建了一个由政府主导,媒体、专家、患者、公众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中国健康传播战略平台。至今已持续十年,在中国健康传播和促进的实践与创新方面都具有研究和借鉴意义。
运作模式成为健康传播范例
项目每年选定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病或危险因素为主题,坚持“政府主导,广泛社会动员,大众受益”的原则,调动社会力量,持续深入传播慢病防控知识和倡导公众行为改变。
历年主题包括了高血压防治、癌症防治、血脂异常防治、糖尿病防治、保持健康体重、吃动平衡走向健康、骨质疏松防治、果蔬营养与膳食平衡、慢阻肺防治、胆固醇管理。
项目包括“知识共享计划”和“激励计划”两部分,共享计划主要是发动多种多样的传播活动,促使科学、准确的健康知识有效传播到大众,并促进大众的行为改变;激励计划主要对参与健康传播过程的各方给予激励和推动,包括专家、媒体、患者、大众和企业等。
探索与创新,健康传播新地标
十年的健康传播实践,项目不断地探索与创新项目运作模式。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的探索和尝试,也影响了众多健康传播项目的开展,而这也使激励计划的影响力得以扩大。
-多主体合作,构成塑造健康传播运动合力
政府主导,把握方向;专家打造权威、准确的科普信息;媒体是链接公众的重要渠道;患者及公众积极参与;企业不仅提供物质支持,同时跨国企业先进的传播理念也得以加速落地在中国的健康传播实践中。十年来,辉瑞制药、可口可乐、佳沛等诸多企业功不可没。
-运作模式创新,从“项目”到“平台”,到O2O(Online to offline)
项目初期主要是有限传播主体进行传播,同时激励为传播做出贡献的各方;2011-2012年,项目联合团中央相关部门,支持全国百所高校学生社团开展主题活动;2013年,又试点支持“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效果放大。
2014-2015是“平台”模式的成熟阶段,吃动平衡、胆固醇管理、骨质疏松三大平台进入“示范区”,规模迅速扩大。
2015年,项目又进行了新尝试,“吃动平衡”项目借助新媒体“O2O健康行为倡导”试点,直接激励公众。通过线上召集,同一时间各地超60万人参与。
-行为倡导模式创新:从“知、信、行”,到“行、知、信”
项目由初期的“知、信、行”,转向“行、知、信”的新型行为改变倡导模式,由知识传播导向转向行为改变导向,为健康传播与健康促进做了有益的尝试和贡献。
“知、信、行”阶段侧重健康知识转化与传播,以及激励健康传播参与者。2010年,由可口可乐中国支持的“吃动平衡”项目提出“步行日”倡议,标志着激励计划向直接倡导行为改变为导向的转变;2015年,“骨质疏松”项目倡导的“健骨操创意大赛”,直接倡导“大妈”们动起来,在互动过程中,获取知识,并鼓励坚持下去;同时2015年,“果蔬营养与膳食平衡”项目围绕“半斤水果一斤菜”,从行为层面发出倡导,引起社会广泛关注,3次登上微博话题排行榜。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将与社会各界继续前行,为打造“健康中国”不断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