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忠告:春天要防慢阻肺急性加重 新闻资讯

 

        时下正逢初春,气温回暖, 但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早春是急性发作的又一高峰期。“慢阻肺,就是原来我们常说的老慢支以及不可逆转的肺气肿,现在发病逐渐年轻化,不仅局限于老年群体。”国家卫计委疾控局慢病预防控制与营养管理处处长吴良有称,“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已达8.2%。”
  爬楼梯气急进行性加重得提防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沈华浩表示,慢阻肺的症状现在表现得越来越不典型,比如“亢亢亢的咳嗽”“呼哧呼哧的喘”,以前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症状,而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平常的一些对症药也多了,所以基本上没有明显症状。
  他的一位病人,60岁前平常爬楼梯6层楼没问题;到了61岁,爬到三楼就气急,到五楼走不动了,这时病人的第一感觉不是“我生病了”,而是“我老了,老了爬不动了”,实际上他不知道,到62岁之后,他连爬二楼都费劲。
  “慢阻肺的最主要症状是活动后气急。”沈华浩说,慢阻肺是进行性加重的,爬楼梯、爬山出现类似现象以后,要赶紧做肺功能测试。
  急性加重发作可能致命
  沈华浩在勃林格殷格翰支持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知识共享会上,还与记者分享了一个很常见病例:一位老烟民,受凉感冒,气急,在附近医院“挂盐水”,到第二天嘴唇发黑了,憋气了,缺氧了,送大医院抢救。奇怪,感冒怎么会这么严重?
  其实这是慢阻肺急性加重发作,可以有致命性结果。沈华浩强调,春天气温变化大,不仅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而且要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这是慢阻肺防治的关键目标。因此,患者需要重视在稳定期内坚持长期治疗,可以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稳定期“持久战”很关键,可有效减少急性发作机会,避免疾病发展,不要等到急性加重后再“亡羊补牢”。
  用药注意事项
  由于慢阻肺防治是“持久战”,在长期坚持维持治疗过程中,仅仅关注改善症状是不够的,还应对治疗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予以足够重视。
  由于慢阻肺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应注意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长期服用激素易引起的骨质疏松称为激素性骨质疏松,因此应避免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时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当然,小剂量的吸入方式不会引起骨质丢失,但长期使用吸入激素还是需要补钙,一方面要加强晒太阳,另一方面要补充钙剂。“医师和患者应该全面衡量利弊,譬如全面进行肺功能检测和骨密度检测等检查后,考虑是否需要在维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基础上加用吸入激素。” 沈华浩称。
  同时,沈华浩表示,包括他所带领的浙江大学呼吸病研究所等多个大型临床研究所课题研究发现,坚持长期使用包括长效抗胆碱能药物的基础药物维持治疗外,还可以通过戒烟、接种流感疫苗等方式来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
  此外,在“持久战”过程中还包括定期复查肺功能。肺功能其中的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即最大深吸气后做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小于1升时就有可能发生呼吸衰竭风险;当FEV1小于600毫升时,可随时发生窒息可能。因此慢阻肺患者在天气多变的春天不能大意,尤其是长期吸烟者出现憋气,应积极预防急性发作。
  据悉,由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和中国记协主办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自2005年推出后已坚持8年,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慢阻肺防治”。(北京参考记者 李启平)

专家忠告:春天要防慢阻肺急性加重
0 次投票, 平均 0.00. 总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