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饮食不良生活习惯遗传 三大因素导致“三高” 新闻资讯

从事脑力劳动者患高血脂高血压比例相对要高
  生活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城市中,许多人应酬多、工作忙、压力大,于是免不了烟酒过度、饮食失当、日夜加班、生活无规律……也许这些问题对身体的伤害不容易察觉,殊不知病魔已悄悄侵入身体。最近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表明:我国居民慢性疾病发病率正呈快速上升趋势,
  海口晚报网8月4日讯  前些日子,某事业单位组织全体员工前往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东湖门诊进行体检,体检结果显示,在600名体检者中,高血脂占了20%左右,血糖增高者占6%左右,高血压占6%—7%。 
  省农垦总局医院门诊体检中心主任蔡吕成介绍说,以上数字显示,该单位“三高”比例有所偏高。蔡主任说,这主要与他们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有关。一些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如记者、医生,患高血压、高血脂比例比一般人要高,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加上经常熬夜,饮食上也没有规律。 
  据介绍,引起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原因有多种,有些与遗传有关,有些与饮食结构有关,有些与生活习惯有关…… 
  蔡吕成介绍说,引起高血脂的原因一是与饮食结构有关,饮食失当或摄食过度,或恣食肥腻甘甜厚味,过多膏脂随饮食进入人体,输布、转化不及,滞留血中,因而血脂升高。二是与生活习惯有关。抽烟多,或酗酒过度,损及脾胃,健运失司,致使饮食不归正化,不能化精微以营养全身,反而变生脂浊,混入血中,也会引起血脂升高。据了解,喜静少动或生性喜静,贪睡少动,或因职业工作所限,终日伏案,多坐少走,人体气机失于疏畅,不利膏脂转化利用,以致沉积体内,浸淫血中,血脂会升高;而体质禀赋父母肥胖,自幼多脂,成年以后,形体更加丰腴,而阳气常多不足,津液膏脂输化迟缓,血中育质过多,血脂也会升高。 
  “到目前为止,高血压的病因不是很清楚”,蔡吕成说,从中医所持的观点,一、与遗传有关,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与父母患高血压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二、膳食因素。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生密切相关,钾与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也有一定的关系。限钠补钾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钙不足可使血压升高。蔡吕成说,北方高血压患者相对比南方多,这主要与他们吃太咸的东西有关,北方每日吸钠12—15克,而南方只有8—10克;三、与精神和神经作用有关,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或焦虑、烦躁等,也容易得高血压。 
  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的原因有:遗传方面和后天的原因。据了解,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能引起Ⅱ型糖尿病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而一半的新Ⅱ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在55岁以上,因为这个年龄段人们容易发胖,因此一些人认为年龄大的人易患糖尿病的一个原因是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另外,消极懒动的生活方式和吃高热量的食物也能引起糖尿病。(记者王颜梅 实习生陈璇娟)
    相关链接:何为“三高”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什么是血脂?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一个病征表现,虽然高血糖并不等于糖尿病,但是一旦高血糖患者发展成为糖尿病患者,就会出现以下四类并发症:1、肾脏并发症:引起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肾衰竭以至需“洗肾”;2、血管并发症:血液中的高血糖易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脑中风、心肌梗塞等症状。另外,血管并发症也会导致足部血液供应少,出现足部冰冷、间歇性跛行的现象。受伤后伤口也不易愈合,且很容易引发肌肉组织坏死而有截肢的危险;3、神经并发症:主要为神经的麻痹,易引起腹胀、腹泻、便秘、性功能障碍、四肢感觉迟钝;4、眼睛并发症:包括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有失明的危险。 
  高血压: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血压。所谓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用血压计在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来表示,以mmHg(毫米汞柱)或kPa(千帕斯卡)为单位,这就是血压。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三高”主要症状
  海口晚报网8月4日讯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郑可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症状。 
  ●高血压的症状: 
  头晕为高血压最多见的症状。有些是一过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有些是持续性的。头晕是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其头部有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严重的妨碍思考、影响工作,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当出现高血压危象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出现与内耳眩晕症相类似症状。头痛亦是高血压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 
  据介绍,高血压病患者性情多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动。心悸、失眠较常见,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不实、恶梦纷纭、易惊醒。这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而部分病人常感手指不灵活。一般经过适当治疗后可以好转,但若肢体麻木较顽固,持续时间长,而且固定出现于某一肢体,并伴有肢体乏力、抽筋、跳痛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中风发生。由于高血压可致动脉脑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故容易破裂出血。其中以鼻出血多见,其次是结膜出血、眼底出血、脑出血等。 
  ●高血脂的症状: 
  痰湿壅盛型,症状:身体肥胖,有沉重感,经常感到胸闷,有白痰,吃东西不香。 
  痰淤互结型,症状:头晕发沉,胸闷心痛,四肢麻木;舌暗,有淤斑,舌苔腻,脉沉涩。 
  脾虚痰湿型,症状:身体肥胖,气短懒言,经常感到乏力、嗜睡。 
  肝肾阴虚型, 症状:年迈体弱,腰酸腿软,疲倦乏力,头晕耳鸣,眼睛干涩,常常会觉得心悸、失眠、口干。 
  ●高血糖的症状: 
  早期高血糖无明显症状,发展到糖尿病时的症状为多尿、多渴、多吃、体重减轻等。
    如何远离“三高”  专家给你支招
  海口晚报网8月4日讯  别以为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50岁以上长辈的专利,其实它们已经是很普遍的疾病,并开始渐渐威胁起年轻人的健康。 
  省农垦总局医院东湖门诊主任、体检中心主任蔡吕成介绍说,与过去相比,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患者比例有所上升,并且有年轻化的迹象。因此,我们要重视“三高”的预防。 
  专家建议,一般来说30岁以上白领工作者应定期检测血压和血脂,40岁以上要定期检测血糖。因为高血压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它具有发病率高,控制率低的特点,而高血脂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早期是不易察觉的,高血糖虽然不是糖尿病,但是一旦发展为糖尿病,会出现肾脏并发症、血管并发症、神经并发症,眼睛并发症。 
  做有氧运动 
  此外,要做有氧运动。每天一定量的有氧运动有益于健康。如慢跑、游泳20~30分钟或太极、气功、慢跑、快走、骑车慢行、登山、羽毛球、倒走等。一天中进行健身锻炼最佳时间:早晨5时,运动量不宜过大,应保持轻到中等强度;上午10时是一天中最佳的运动时机,下午4~5时是减肥的最合适锻炼时间;晚饭前0.5—1小时进行散步和做保健操是有利于治疗糖尿病的体育疗法。 
  控制饮食 
  一旦有了“三高症”的迹象,则应进行饮食控制,尤其是要限制糖、盐及脂肪的摄入。多进食含纤维高的新鲜蔬菜,平时饮食要清淡,本来血压、血脂、血糖已经居高不下的“三高”人群,在夏季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木耳、豆制品等,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的食物,防止血脂、血糖进一步升高,有条件的可以喝一些绿豆汤、莲子汤、菊花茶等饮料,既可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除起居有规律,饮食清淡外,同时应注重心理健康,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合理减肥 
  肥胖是“三高症”及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减肥能减少患上述疾病的危险。减肥主要通过饮食、运动、药物及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边看电视边吃瓜子等来达到理想体重目标。并不是肥胖的人才会患“三高”的,但是肥胖者较瘦者易得而已。肥胖者平时应少量多餐,每天主食不要超过半斤,餐间多食点干鲜果品,进食时要细嚼慢咽,营养搭配均衡。餐后散步约30分钟左右,同时作深呼吸,使血液中拥有充足的氧气,但不要跑步。 
  戒烟戒酒 
  吸烟自然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特别对于“三高症”患者来说,更有促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周围血管收缩,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酒精则是高热卡物质,每克酒精含7大卡能量,饮酒将影响正常饮食控制,不利血糖的稳定。饮酒不利于血脂控制,增加肝脏负担,长期饮酒容易引起脂肪肝和肝硬化,饮酒容易引起肥胖,特别是腹部型肥胖。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高热卡摄入,不利于“三高症”的预防和治疗。 
  专家建议,由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情况各有不同,在发现自己的病症之后,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且应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不合理饮食不良生活习惯遗传 三大因素导致“三高”
0 次投票, 平均 0.00. 总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