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质疏松症综合管理试点) 项目简介 骨质疏松症综合管理试点, 骨质疏松防治

主办单位: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联合主办: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承办单位: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教育专项基金

支持单位:

518b1cb702d0698a825db20f0724a83

一.项目背景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我国已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1亿(约占总人口的 15.5%),65岁以上人口近1.4亿(约占总人口的10.1%),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大的国家。

2018年10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调查由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共同牵头完成。结果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其中男性为2.2%,女性为4.3%,城市地区为3.5%,农村地区为3.1%;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城市地区为16.2%,农村地区为20.7%;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 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城市地区为25.6%,农村地区为35.3%。我国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

骨质疏松症可致疼痛等长期慢性症状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其严重的危害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导致残疾,进而影响生活、劳动能力,甚至导致长期卧床,严重影响寿命。有研究显示,女性发生髋骨骨折后寿命比预期值减少4年,而男性则减少5年。老年人在初次髋骨骨折后3个月内死亡风险增加5-8倍。瑞典的研究显示,在椎体、髋骨、肩关节骨折后,第1年的死亡率分别为28%、22%和13%;而5年后的死亡率分别达72%、59%和36%。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50岁以后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增龄而渐增,8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据估计,2015年我国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腕部、椎体和髋部)约为269万例次,2035年约为483万例次,到 2050年约达599万例次;我国2015、2035 和2050年用于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腕部、椎体和髋部)的医疗费用将分别高达720亿元、1320亿元和1630亿元。

综上,骨质疏松症严重危害着人民的生命健康,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将耗费巨大的医疗支出和医疗资源,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危害我国公共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尽管骨质疏松症危害严重,但由于早期常无显著的临床症状,常常在骨折后才能得到诊断和治疗。相较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目前在慢病防治领域被重视的程度不够,缺乏相应有效的防治管理模式。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指出: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整体诊治率较低,即使患者发生了脆性骨折(椎体骨折和髋部骨折),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率仅为2/3左右,接受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者尚不足 1/4。

针对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整体诊治率较低的问题,亟需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防治管理模式,进行早期防治;需要医院及社区力量的参与,形成一个全方位、遍及社区的防治平台,通过互动配合、社区联动、网络平台等办法使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理念深入人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的防治骨质疏松症,预防骨质疏松症严重危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记协办公室等单位指导下,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应对中国慢病井喷给国民健康带来的重大挑战。2015年起,为了提升公众对骨质疏松危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帮助中国庞大的骨质疏松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骨骼健康挑战,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设立骨质疏松症综合管理试点项目,希望通过项目找到适合我国人群的骨质疏松症管理模式。

 

二.项目目的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套针对我国人群的骨质疏松症慢病管理模式。

项目具体目的为:

1、探索建立一套医院协作、医患互动的骨质疏松症管理模式;

2、探索建立骨质疏松症早期预警筛查路径。

 

三.项目内容

本项目内容包括:

1、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筛查

通过海报招募、门诊人群筛查等方式,对绝经后女性、50岁及以上男性应用“国际骨质疏 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1分钟测试题(2017年版)”及“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进行筛查,将患者基本信息和筛查结果录入管理。

2、骨质疏松症管理

对筛查阳性的高危患者,预约至中心医院就诊,明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或骨量减少,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对骨质疏松症或骨量减少患者,经患者同意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骨质疏松症慢病管理项目,由中心医院带领的骨质疏松管理团队进行管理。

对筛查结果阳性但骨量正常者,予生活方式指导等骨质疏松预防措施,暂不纳入管理,保留其数据,需要时可调取数据进行管理。

中心医院负责对社区医院转诊来的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患者按照技术路线进行接诊、制定治疗方案及随诊计划,把在该院就诊的病历资料、骨密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及时录入。社区医院负责主要的长期随诊工作,根据中心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继续治疗,随诊评估病情、药物副反应,进行生活方式指导、随诊资料的录入等工作,必要时对治疗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质疏松症综合管理试点) 项目简介
6 次投票, 平均 2.33. 总分 (45%)